2009年3月13日 星期五

愛到底?!




台灣人有於接受批評指教嗎?




去年海角七號的崛起,宛如帶來一股國片的新浪潮,那陣子,人們對於國片突然都關注了起來,一連串本土電影趕鴨子上架的紛紛出爐,片商也打鐵趁熱趕緊催生出幾部電影,這種消費熱潮,民眾真的願意進戲院欣賞,甚至過度消費海角熱,而換來民眾對於國片更大的冷淡與失望。



只因充滿偶像演員就想要賺取票房,出片目的性到底是?星皓電影公司投資台灣電影,看準海角熱,請來四個不是導演的人各自指編導短片,可想而知實驗性質很高,畢竟,都是電影新人掌鏡,多少失敗機率大過於成功。



香港媒體比台灣早看到試片,影評人則評斷愛到底=爛到底,一針見血。反觀台灣試片會後,不坑聲評論愛到底的缺點,等到週末上映後,觀眾劣評紛紛出爐,媒體才發聲,如此觀看,台灣媒體很用心保護國片,不讓評價影響首周票房,這愛國心態是何以理解的,不過令人遺憾的便是,批評聲浪中,導演不自覺檢討反省,還反咬人一口,自己作品不好,觀眾花錢買票抱怨,還氣勢凌人,不免器度狹小。



那位誠實的香港影評人,我常看他的文章,他文章都很細心的見解香港電影業,大大小小連影片戲院演員影展等他都有涉獵,香港電影界與台灣電影界文化不同,看他的文章會容易吸收到台灣沒有的資源與知識,當他真實的評論出來後,過分保護愛到底的民眾上他的網站謾罵,不禁讓人看得有些心疼,一塊爛泥無法扶牆強說好,不忍責難,做法還超過,寒心的莫過於導演還指責對方你是誰?我想,不虛心接受指教的人,還能指望他有所進步嗎。



無論爛片好片,有人欣賞喜歡都是好事,記得大學友人親哥哥,他們一群電影系碩士生,極盡所能貸款花錢拍一部短片,超支也自己吸收,提心吊膽害怕最後成果不好,我記得他笑笑的說過,也許最後是一支大爛片。真正在乎電影的人是不害怕評論的,強辯下的言論只會顯得自己短視,愛到底後續新聞餘波盪漾,似乎高過於電影本身的價值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